详细内容

News

推进医联体建设,助力百姓健康 ——我院医联体建设见成效

     大医院里挂号看病的队伍排得“无边无际”,基层医院却“门口罗雀”,这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究其原因,大多数人都表示相比起家门口的小医院,更愿意信任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大量的病人“小病大看”,明明在社区就能看好的小毛病,非要找专家,导致一些真正需要技术、经验的疑难重病患者挂不上号。

a48b5620af90b8a8f66d5236e34916be-sz_2970071.jpg

db2a5fc652f5e6da7ff364cb070b7f7f-sz_36514.jpeg

    为了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2015年6月,我院与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乡镇卫生院、7家二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医院尽力为医联体成员单位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我院一方面长期选派骨干医师到医联体单位坐诊、查房、授课、手术等,一方面对医联体单位人员实行免费进修、学习、住宿等优惠政策;我院优先收治、处理复杂、危重患者,一旦病情稳定后即转回医联体医院做康复期或恢复期治疗,实现“双向转诊”,同时我院不定期去随诊、探视或电话随访,做到互联互通,全程监管;我院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标准化信息平台,把信息系统部分功能延伸到医联体单位,使患者在医联体单位可以实现预约挂号、检查、治疗、住院及远程会诊。

0cfcb500a052f76b104dcad48307d74f-sz_2325385.jpg

edbc3ebffbd675353b64bd94a9ecf45d-sz_361103.jpg

    在这里向大家报道三例我院紧密型医联体单位——琅琊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危急重症患者,我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及时救治患者的事例:

    女性患者李某,64岁,今年8月8日,因头晕、恶心、呕吐来到琅琊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我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陈良余主任当天在该中心坐诊,陈主任询问患者症状、见其已出现语言障碍,判断其为脑梗死。陈主任立即联系我院医联体办公室江卫红主任开通北区急救绿色通道,患者李某在第一时间被转入北区,在神经内科张志民主任等专家团队的全力抢救下,患者获得了及时救治。

    女性患者吴某,今年70岁,9月23日当天因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症状,被家人送到琅琊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检查,值班医生诊断其为心肌梗死,立即联系我院。病人第一时间被送到我院。虽然当天是星期六,但我院心血管内科四病区黎敬锋主任接到通知后,一分钟都没有耽搁,迅速赶到医院,为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使患者转危为安。

    男性患者黄某,今年65岁,11月29日上午出现颈部左侧酸胀、一过性跳痛等症状,自服活血化瘀药,但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当天下午患者来到琅琊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陶凯医师询问患者情况之后,考虑心脏方面原因,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广泛前壁心梗,陶凯医师立刻联系我院医改办江卫红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四病区黎敬锋主任,患者第一时间被送到我院北区。黎敬锋主任为患者实施了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手术获得成功。该患者就诊时心梗症状并不明显,如果不及时就诊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医联体1.jpg

    自6月18日我院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来,已有40例危急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从患者出现症状、到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最后转入我院, “双向转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员单位一旦将患者上转至我院,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院的医联体建设已初见成效,对保证各类患者,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优质、高效的救治,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宣传科

                                                               2017年12月7日

 


2017/12/8 9:45:40     浏览人次: 4696

返回顶部
  支付宝生活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在线留言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  址: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醉翁西路369号
邮  编:239000
咨询电话:0550-5330000(南区)0550-3838635(北区)0550—3520225(儿童医院)
网  址:http://www.czdyrmyy.com
打印该页
Copyright © 202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