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详细内容
News——市一院竭尽全力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工作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政策的急转直下,抗疫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各级医院猝不及防地迎来了与“病毒”的正面交锋。作为皖东地区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这个重要的关口,院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干部职工,本着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宗旨,恪守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者天职,顶着“迎峰”和“减员”的双重压力,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到新冠患者的救治上,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导,集中所有人力物力,全力为广大患者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生命健康屏障。
多措并举 全力保障诊疗秩序
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救治专家组不断进行信息汇总和科学研判,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包括调整疫情防控组织架构及工作职责、成立医疗救治管理组、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组、医疗物资与信息保障组、药品保障与儿童医疗救治组、孕产妇医疗救治组、后勤保障组、院感防控组和重症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等,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快速提升新形势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随着感染人数的持续攀升,为缓解患者就医压力,医院进一步优化了疫情救治措施,采取分级分类诊疗,通过开设互联网医院网上发热门诊、开通微信公众号线上发热咨询等方式,多渠道满足发热患者的就医需求。
跟随国家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的变化,及时将前期预检分诊、核酸采样等力量充实到临床救治方面,最大程度整合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人员和病区,增加重症监护诊疗力量和设备储备,保证急诊、阳性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加强对老年人、儿童、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的密切监控,将新冠感染对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疫情防控全面放开至目前,医院多次召开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领导小组会、科主任会、护士长会以及各类协调会等线上线下会议,发布各类通知10余份,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有序地完成了医疗救治的人员调配、病区的临时组合调整、危重症救治方案、重点药物和设备的采购调度、重症治疗和专科护理理论及实操培训等工作部署,为繁重又变化莫测的一线救治工作奠定好组织、技术和物资保障基础。
自12月15日以来,近10天时间,西区发热门诊接诊患者3609人次,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接诊患儿3698人次,南、北区和儿童医院急诊接诊患者4710人次,共收住患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感染病人869人次。
舍我其谁 不辜负一袭白衣的神圣
在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发着烧的救护车驾驶员载着发着烧的医生去接发着烧的患者。实际上这并非调侃与夸张,这个情景也可以说是这个时期一线医护的工作常态。特别是急诊、发热门诊、重症、呼吸与危重症、儿科、产科以及大部分内科科室,因面对的患者大都是新冠阳性,不出意外这些科室的医护将和第一波新冠感染患者一道步入“小阳人”行列。怎么办?只有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科主任、护士长身先士卒,党员团员带头,只要能走得动路的都在坚守岗位。在诊疗的各个区域,医护人员有发热的,有咳嗽的,有全身疼痛的,有咽部肿痛不能发声的,每个人都在咬紧牙关默默坚持。他们不仅是轻伤不下火线,有的是“重伤”也无法躺下,因为面前满是焦虑不安又满怀期待的患者;他们岂止是顾不上自身的病痛,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这些急需照顾的对象同样也顾不上,因为有一大批年迈和年幼的患者等着他们救治。自疫情防控放开以来,医院近大半医护人员几乎都在带病上岗,并且承担着比平时重得多的工作量,在诊室、病房、手术间、机房、检验科等地高负荷运转,为病人的生命和健康竭尽全力。
12月17日新成立的西区新冠病房仅3天即满员,且高龄、基础病、脑梗塞、瘫痪病人较多,曾进驻过定点救治病区且有着多年ICU抢救工作经验刘建华医生每天连轴转、顾不上吃饭、睡觉,即使发烧打着寒颤,只要有急救病人便立即赶到参与抢救。他的信念是:面对大疫,谁都能恐慌医生不能恐慌,只有我们能守住,不退缩,老百姓才能停止恐慌和焦虑,驱散病魔才有希望。而坚守发热门诊的王永贵主任说:“我们一定要让患者知道,感染了不可怕,不要慌张,有医生给他们治,有药有设备,我们不会放着任何一个病人不管!”
儿科一病区按照医院部署转为新冠患儿收治病区后,年近60岁的老主任周皖兵主动参与科室值班,不惧感染坚守在救治新冠病儿的最前沿。护士长胡玉带领全科护士搬床、清洁消毒、领防疫物资,有了新冠感染症状也坚持顶班上,她说:“没人上班可不行,病人不能不管!”医生鲁勇在科室人员紧张情况下,白班连着夜班24小时上。护师方幸运干脆拖着行李箱住进了科室,感染新冠后依然协助症状更重的护士上大夜班,
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罗庆明高烧39.6℃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副主任张成刚和医生刘涛在发热和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在手术台上抢救急诊脑血管危重患者。杨正医生在新冠病毒感染尚未康复情况下坚持工作,由于过于劳累,再次出现寒战高热倒在岗位上......马玉珍护士长出现高热及全身疼痛乏力仍以科室为家,坚守在护理工作岗位上。产科病区的医护因为多是女同志,体能、精力和抵抗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病区的孕产妇不会因为新冠流行而减少,同时因感染新冠的孕产妇频出状况而险象环生。因此产科的医护们几乎腾不出时间来修整,产科一病区负责人范红连续八天住在科室,高烧四天没有停止工作。
ICU主任韦正祥自感染后不顾发烧咳嗽,一直坚守在病区;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泌尿外一科主任肖辉感染新冠后症状特别严重,但是他仅仅在最重的两天休息一下,稍好一点就返回岗位为患者做手术;检验科李莉作为检验科PCR室组长,总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经常工作9、10个小时不吃不喝。只为了尽快出结果,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内分泌二科护士曹晨晨硬撑着身体值班,直到晕倒在护士站,可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却让护士长直接泪奔,她用微弱的声音说:护士长对不起,我的护理记录还没有写完。......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据统计,自放开以来,全院护理人员感染率达到90%以上,各科室护理人员倒下一批,又顶上一批,她们用柔弱的身躯和悉心的照护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天。
“虽然科室有90%的同事感染了新冠,但是我们仍要以100%的热情对待工作和患者。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哪怕全科只剩我一人,也决不能让骨四科关门。”骨科四病区王俊主任这样说。该病区护士长李兵更是铿锵有力地说:“谁说女子不如男,新冠就是纸老虎,只要扶墙能走路,优质护理到床铺”。这也是目前全体一线医护人员精神面貌的总体体现。
团结一心 为一线保驾护航
兵马未动而粮草先行,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是在突然中打响,这给医院的大后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药品告急!设备告急!物业告急!收费、发药窗口值班人员悉数感染,医务、护理、院感、药剂、设备、财务、信息、招标等科室也大部分倒下。但是为了不影响临床一线的救治工作,职能科室的同志不用号召,都自觉坚持带病工作。他们虽不能去直接救治患者,但是急临床之所急,想临床之所想,倾尽全力,最大程度确保医疗一线无后顾之忧。
12月16日,医院决定在西区筹建新冠肺炎救治一病区后,仅一天时间,医务科、护理部紧急安排医护人员,药剂科、设备科调集药品、设备,总务科迅速运送物资和安排后勤人员,信息科现场安装电脑设备,紧锣密鼓,多方协助,12月17日晚,综合一区西区正式成立并收治新冠病人。
为应对防疫物品不足的现状,积极补足防控“弹药”。药剂科和设备科调整流程,多方联系供应厂家,不分昼夜接收物资,紧急安装、发放。应对部分药品相对不足的现状,药剂科一方面“节流”,按需配置,确保“药”尽其用,一方面努力“开源”,多渠道争取药品资源,力保临床救治用药不出现问题。
保卫科同志几乎全员感染,但也是几乎全员在岗,为保医院生产安全他们不敢有一点疏忽;总务科更是24小时服务“在线”,随叫随到;院办、党办每个人都是坚持到不能坚持才回家休息,再困难也要留下一位症状最轻的顶班在岗。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作为战疫的“中枢神经”,一直连轴运转,他们笑言:谁都有倒下的资格,而他们没有。
病毒仍在肆虐,考验尚未停歇,生命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广大医护工作者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最后屏障,是驱散病毒阴霾的一柄利剑!为他们加油!向他们致敬!
院宣传科
![]() |
![]() |
![]() |
![]() |
支付宝生活号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在线留言 |